话语通达察民意 青干铿锵展作为

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。近年来,在各级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,越来越多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,“80后”已挑起担子,有的已开始主政一方,“90后”也渐渐崭露头角。青年干部的特点是精力充沛、思维活跃、接受能力强,但往往因为离开学校时间短,实际工作经验少,而给人以书生气重,不接地气的感觉。因此,广大青年干部在实践中,特别是在基层工作中与老百姓打交道中,切记要学会说话,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,走好群众路线,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,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。

常说“家常话”。青年干部在工作中,面对基层群众或到群众家中走访,要常说“家常话”。比如“家里有几口人”、“孩子在哪儿上学、在哪儿上班工作”等等,与老百姓能拉家常,能聊一起,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,也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,从而做好调查研究,把党的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位。如果一推门、一进院,就硬生生地老百姓问“户主在没在家”,然后开始提要求、讲号召,或者在讲话时卖弄学问“掉书袋”,就会让老百姓感觉官气太重,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。

常说“暖心话”。广大青年干部面对基层群众,要多做换位思考,推己及人,常说“暖心话”。特别是当面对一些短时间无法满足的诉求时,更要讲究说话的艺术,做到“良言一句三冬暖”,让老百姓感到暖心从而获得理解支持。比如说青年干部作为基层乡镇领导,当面对许多个村同时在申请有限的帮扶资金和落地项目时,要对没有入选的村把大政方针详细讲清楚。为什么这次没有入选,要站在村里的角度为村里“打打算盘理理账”,帮助村里用好目前能利用的国家政策和地方资金,让村领导干部感到自己是真心实意在为他们考虑。

常说“内行话”。青年干部履职尽贵、服务基层,要像总书记教导的那样,“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,做到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”,当好“内行人”,常说“内行话”。如果管农业的不了解当地的农时、作物,管统计的不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,那又怎能当好称职的基层干部。青年干部不论是主政一地还是分管一域,都要发挥自己精力充沛、思维活跃、接受能力强的优势,干一行精一行,争做行家里手,争做能够胜任岗位的“多面手”。做到平时讲话不讲官话、套话,说出的都是“内行话”,这样才能有底气、让老百姓服气,才能做好决策,推动好基层工作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女织寨镇人民政府 孟家赓)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